
11月21日星期二「慈善畫廊行」
特別延長開放時間至晚上十時
香港芭蕾舞團舞蹈表演 時間: 晚上七時四十五分及八時十五分
香港畫廊協會「香港藝術週」活動之一
藝倡畫廊十分榮幸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當代中國藝術家之一趙春翔舉行個展,展出約十五張作於一九七O至八O年代紐約的紙上作品,其中部份畫作更是首次公開展出,這次亦是藝倡畫廊自二OO四年以來為趙氏舉行的首次個展。趙春翔與趙無極和朱德群一樣,同是中國美術學院林風眠大師的高足,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代負笈美國鑽研畫藝的中國畫家。趙春翔的作品題材不乏鳥魚花卉花,他把道家的陰陽哲學思想與抽象表現主義融合一起,既表現宣紙水墨的流麗,又大膽起用艷麗的塑膠彩顏料,做到中西合璧、水乳交融,藝術風格極具代表性。
自從趙春翔於一九九一年逝世後,藝倡畫廊一直擔任趙氏畫作的管理人,並曾經為他舉行過四次重要的個展和無數聯展,包括二OOO年和二OO四年兩次海外巡迴展,包括中國、新加坡、法國、台灣和香港。我們亦為畫家出版了四本重要圖錄,合共收錄了趙春翔藝術一生的完整創作。我們最近一次展出他的畫作,是於去年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的「藝倡畫廊三十五周年」,展品曾展出於一九九八年古根漢博物館「中國五千年展」。而今次的新展覽我們希望讓藝術愛好者再次欣賞趙春翔出色的佳作,並重新檢視他對當代中國藝術界作出的貢獻。
趙春翔的藝術成就
金董建平在藝倡畫廊為趙春翔出版第二本畫冊《趙春翔》的序文中寫着:「在技法上在遵循中國傳統的筆墨章法外,適當採用一些西方表現手法,創造出一種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嶄新的中國傳統畫。他的藝術成就終於獲得了世界藝壇的肯定,他不再徘徊西方藝術的邊緣而進入了藝術的主流。」
林風眠、潘天壽大師的高足
趙春翔出生於一九一O年河南省,曾研習於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是中國當時最開明自由的藝術學校。在學期間趙春翔接觸到西方藝術,而更重要的是,他不單純追求完美的技巧,還學習如何創出自己的風格。一九三九年畢業後繼續於中國繼續創作、舉行展覽和講授。一九四九年之後,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一九五六年獲獎助金赴西班牙深造,並順道遊歷巴黎及歐洲,飽覽當時西方當代藝術家的傑作,對於他的藝術發展產生了關鍵性的作用。上海外灘美術館策展人楊天娜曾寫道:「趙春翔旅居西班牙及巴黎期間 (1956-1958)曾欣賞過蘇拉熱和哈同的作品,給趙氏留下深刻的印象,抽象表現主義的書法式特性和憑直覺隨筆揮掃的動作明顯表現於趙氏的畫作中。」
紐約前衛藝術家
一九五八年定居紐約,當時紐約藝術流派五花八門,趙氏彷彿跌進一個意念和影響的大熔爐,引領他開創一種新的視覺語言。他致力鑽研抽象表現主義,從中受到啟迪。他的畫作曾展於紐約多間前衛藝術中心,包括漢普頓的紐約會館博物館、派瑞敍美術館;布魯克林的布魯克林博物館;法拉盛的皇后美術館。當時為趙春翔策劃個展的布魯克林博物館東方部藝術主任羅伯·摩斯曾在展覽畫冊中談及趙春翔的藝術:「廿多年來,趙春翔一直住在紐約,近代幾位美國畫家的作品影響很大。尤其是法蘭茲·克萊和傑克森·波拉克。克萊的影響使趙春翔的繪畫回歸到他祖國的原屬性,因為克萊中國書法的影響甚巨。」在紐約居住三十多年之後,趙春翔於一九八九年赴香港再去成都,最後居住台北,一九九一年逝世,終年八十一歲。
東西方的橋樑
他的畫作品為東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建立一道橋樑。他把中國水墨畫中出現過符號、卦象和書法性線條,與花鳥的傳統主題結合一起,並加入西方幾何圖案和色彩繽紛的塑膠彩所帶來的活力。滲入把儒釋道的思想滲入其創作中,偶爾運用色彩絢爛的螢光塑膠彩,重疊於流麗的、墨色層次豐富的潑墨之上,可謂中西合璧。趙氏作品的主要題材包括鳥魚、宇宙和抽象。一九七O年代開始,他繪畫源自《易經》的陰陽符號和卦象,把儒釋道的思想滲入其創作中,偶爾運用色彩絢爛的螢光塑膠彩,重疊於流麗的、墨色層次豐富的潑墨之上,可謂中西合璧。同樣是畫家兼學者、藝評家的郎紹君形容趙春翔的作品:「趙氏的象徵形式,來自文人畫和民間繪畫,但由於引入了西方的抽象形式與畫法、作品和結構,風格遠離了傳統形態,呈現出鮮明的現代感,但在西方人眼裡,它們仍然是中國的藝術。」
主要獎項及美術館收藏
一九七二年趙春翔獲紐約州特別創作協會畫獎,一九九七至九九年參展於重要的巡迴聯展「亞洲傳統/現代表現」,由羅傑斯大學芝莫利美術館主辦。趙氏的作品亦曾展出一九九八年紐約古根漢博物館的「中國五千年」聯展、二OO七年上海朱屺瞻藝術館「上海水墨雙年展」,及二OO八年香港藝術館的「新水墨藝術:創造·超越·翱翔」。
作品獲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藝術學院、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杭州浙江西湖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西九龍文化中心M+收藏。
美術史家與學者談趙春翔的藝術
「灼熱的橙色、嬌豔的粉紅和鮮亮的大紅,趙春翔的用色甚至比紐約一些新潮畫家還要大膽。」-傑佛利·魏克斯勒,前新澤西羅傑斯大學芝莫利美術館資深策展人
「趙春翔藝術賴以自立自主的精神內涵。其繪畫意蘊終洋溢着揮之不去的道家神秘主義與儒家倫理信仰。」-盧輔聖,畫家
「對於趙春翔而言,鳥是他常用的題材之一,花枝的使用,在趙春翔的作品中,雖不多見,但在色彩上,卻也有不同的變化;花枝有時是用墨畫的,所以形成黑枝、有時因為是以顏料畫的,於是在紅枝之外,又有橙枝、藍枝、或綠枝。」-莊申,美術史家
「趙先生精益求精,常不滿自己的舊作,往往過了幾年便再重繪,潑上墨彩,改變原來的畫像,對於他的作品來說,幾乎遠處於不斷繼續創作狀態。」-羅渣·葛柏,美術史家
「他的作品必然會呈現出與他的前輩師長,如林風眠、潘天壽等截然不同的風格,同時也與他的同輩畫家,如台灣的『五月』畫家和香港的呂壽琨畫派等完全不同的風格。他的畫對傳統文人畫的美學原則其至是某種顛覆。所以我把它稱之為『後文人畫』。」-高名潞,愛丁堡大學教授
「在其過世之後才發現,他在紐約的生活可以說是一位藝術家在他活着的時候受到忽視的典型例子。當他的某些不幸可以歸結他決不妥協的個性,同樣的也可以說他的運氣不佳,指的是那時的抗日戰爭及後來紐約藝術圈子的氛圍。」-安雅蘭 , 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
畫廊: Double Q Gallery
藝術家: Laura Berger, Kate Bickmore, Sholto Blissett, Pierre Knop
開幕日期: 16 Sep, 2023
閉幕日期: 14 Oc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