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海外華裔藝術家
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九月三十日 (只限預約參觀)
地址: 香港仔 田灣海傍道七號興偉中心二三O五室
藝倡畫廊很高興在香港仔展覽空間為三位海外華裔藝術家:冷宏、劉堅和易凱舉行聯展,這三位同輩藝術家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從中國移居海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可說是繼「迷惘一代」藝術家之後的新浪潮。「迷惘一代」的前輩藝術大師包括趙無極、朱德群和丁雄泉都是藝倡畫廊長期以來代理的畫廊畫家,他們出於政治原因在二十世紀中葉離開中國。同樣地,冷宏、劉堅和易凱毅然離開他們早已展開藝術職業生涯的中國,追求社會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的西方家園。他們有着相似的背景,在文化大革命(1966-76)中渡過青少年時期,之後每位都有機會進入藝術學校學習歐洲學院派的傳統繪畫、社會寫實主義繪畫及中國傳統水墨畫。儘管他們的藝術創作早已在中國非常成功和獲得認可,但每位都選擇離開藝術自由度不穩定的中國,遠赴海外發展──易凱移居紐約、劉堅前往加拿大、冷宏居法國後再赴加拿大。在異鄉中,他們堅定地致力於溶合東西方的風格,他們深深地被西方美學吸引着的同時,又忠於中國文化的傳統。本次展覽為三位獨力在海外奮鬥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展示他們成功的平台,從而突出了他們從「啟程」之後,讓中國傳統吸收西方文化所帶來的影響。
冷宏,著名的旅法華裔藝術家,以創作質感厚重的油畫最為聞名,畫作的色彩豐富,帶有一種若隠若現的撲朔迷離感覺。作品主題多樣化,從風景、靜物、到唐宋朝代的仕女圖。冷氏出生於一九五五年上海,一九七八年畢業於上海戲劇藝術學院,研習歐洲學院派的繪畫技巧,包括透視學、明暗法、人像寫生,和社會現實主義繪畫,同時鑽研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特別是唐代和北宋的山水畫。一九八六年移居法國波爾多市,他在當地獲得不少創作靈感,開始嘗試不同的風格,並融會貫通東西方的傳統,從中吸取美學的靈感。現居中國上海和加拿大蒙特利爾,並擔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藝倡畫廊首次展出冷氏的畫作,是一九八七年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極具代表性的展覽「上海繪畫:蛻變中的中國藝術」,同年冷氏獲法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授予「新才華獎」,其後畫廊為他先後舉辦五次個展,最近一次個展於二O一五年,同年於Art 021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出他的作品。他曾參加多次海內外展覽,包括法國波爾多市美術館、波城博物館、迪仙酒莊、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作品獲蘇州博物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揚州美術館、鎮江博物館、常州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收藏。
劉堅 出生於一九六一年上海,十八歲考入北京中國解放軍藝術學院,是少數獲錄取的學生之一,二十四歲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當時最年輕的畫師,並擔任教學。期間結識多位國畫大師,並從傳統南北畫派的真跡學習。參加了幾次於法國、德國、意大利的重要展覽之後,劉氏毅然於一九九O年定居加拿大。今次的展覽中,其中三張他的早期作品運用粗獷大筆的色彩和質感,無疑受西方抽象藝術家的影響,包括威廉·德庫寧、羅拔·馬瑟韋爾、馬克·羅斯科、約瑟·博伊斯。他運用褐與藍、灰與橙、粉紅與粉藍,把傳統與抽象風格二合為一。畫作反映他的經驗與學識,以精練的筆墨技巧,呈現好像夢一般的幽境。
與冷宏一樣,劉堅曾參展一九八七年藝倡畫廊舉行極具代表性的「上海繪畫:蛻變中的中國藝術」展覽,藝倡畫廊繼而為他舉行四次個展。二O一六年又為他及張羽舉行雙人展「是否水墨?」,二O一八年畫廊把他的作品展於上海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多年來他亦在歐洲、北美洲和香港舉行多次個展,作品獲香港藝術館、香港美國會、加拿大多倫多皇家銀行、香港中國銀行、台北君悅酒店、奧地利Haik王子、香港埃克森美孚能源公司收藏。
易凱, 一九五五年出生於中國長沙,自幼熱愛繪畫藝術,一九七O年十五歲時,正值文化大革命高峰期,被選入解放軍,派到農村興建鐡路達九年,並創作宣傳畫。一九七九年獲選入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修讀美術系國畫專業,這是從四千名報讀者中才挑選三十五位入讀,並獲藝術學士學位。一九七O年代末至八O年代初中國對外開放,易凱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一九八五年修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研究生班,一九八九年移居美國,二十多年來易凱把其純熟的中國傳統水墨畫技法轉變為色彩豐富的抽象作品,在他的近作中反映了受到美國文化和表現方式的影響。
藝倡畫廊首次展出易凱的作品,是於一九九O年香港藝術中心舉行的「變奏曲:中國現代山水人物花鳥畫展」。其後為他舉行三次個展,最近一次是二O一五年巡迴個展「因果相隨」,先後於美國加州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廣州的五三美術館,終站為藝倡畫廊。畫作獲明尼蘇達州美國藝術博物館、明尼阿波利斯市藝術學院、費城SAP公司、日本大阪富田博私人博物館、中國北京畫院、香港恒生銀行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