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講座系列
什麼界定為香港藝術?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下午5時(香港時間)
由於香港政府對社交距離的限制,我們即將舉行的講座只能通過Zoom網路研討會,和畫廊的臉書專頁即時直播。日期、時間和講者保持不變。
如欲使用Zoom網路研討會,請點擊這裡先註冊,然後即時進入研討會與講者進行對話互動。
頓歇之後,我們很高興宣佈恢復畫廊的「夏季講座系列」!這個講座系列已於6月30日推出,以探討與我們當前展覽「頌讚香港藝術」相關的各種主題。繼首場講座關於香港藝術發展作出了引人入勝的討論之後,第二場講座將會就什麼界定為香港藝術、如何界定和是否需要界定等問題尋求答案。
「頌讚香港藝術」展出了28位香港藝術家的精選作品,其中部份作品更是特別為了這次展覽而創作。展覽以香港豐富的歷史文化為中心,突出了這些藝術家的多樣性和才華,反映了廣義的香港藝術。
參與講座的四位演講嘉賓分別來自藝術界不同範疇:香港著名建築師、收藏家兼藝術家林偉而博士、英文雜誌《亞太藝術》出版人及編輯伍穎瑜、佳士得中國書畫銷售部高級主管兼高級專家石嘉雯,並由亞洲藝術文獻庫籌募拓展總監兼藝評家施珊珊擔任講座主持。每位講者將闡明他們在香港藝術界的經歷如何影響並引導他們對香港藝術的理解。討論將深入這個兼容並包的標題,並強調我們目前展覽揭示與此題的相關內容。
主講嘉賓:
林偉而博士
CL3 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總經理林偉而博士是屢獲殊榮的建築師,也是一位熱愛藝術的收藏家和藝術家,曾代表香港參加2006年和2010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他的作品不僅在國際上展出,而且還通過幾件大型而富詩意的裝置作品豐富了香港的藝術界。林博士以與日俱增的藝術收藏品來培養對藝術的熱愛。
林博士是CL3 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總經理,致力將藝術與建築結合起來。 他的許多建築項目包括新加坡的濱海灣金沙酒店、香港柏寧酒店,和香港H Queen’s。
伍穎瑜
《亞太藝術》出版人及編輯
伍穎瑜是《亞太藝術雜誌》出版人和編輯,《亞太藝術雜誌》至今已有27年歷史,以報導亞洲、太平洋和中東地區的當代藝術為主。 1990年代中期伍氏曾於漢雅軒工作,2001至2002年曾管理錄影太奇,一個最早在亞洲推廣電影、視頻和新媒體的非牟利組織。 伍氏現為多個藝術機構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包括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劍橋大學新學堂藝術收藏庫,以及杜拜阿瑟卡爾大道藝術區。 此外,她亦是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講師,教授有關亞洲現代和當代藝術、女性主義藝術,以及藝術研究方法。
石嘉雯
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部拍賣主管
石嘉雯是香港佳士得中國書畫銷售部高級主管,她於2009年加入佳士得拍賣行,2013年策劃了「閱墨:中國當代水墨畫展」,是佳士得首個以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為主題的展覽,並於紐約和香港巡迴展出。 2014年石氏發起了這類別的一年兩次拍賣活動。石氏與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有緊密聯繫,她為他們收集和管理他們的水墨畫藏品。 石氏專注在香港和海外為客戶提供顧問服務和業務拓展,以及製作圖錄和展覽策劃。
石氏在加入佳士得之前,曾任職香港海事博物館助理館長,亦曾在香港、意大利和英國接受教育,獲倫敦大學學院的古代史和社會人類學文學學士學位。
講座主持人: 施珊珊
亞洲藝術文獻庫籌募拓展總監兼藝評家
施珊珊現為亞洲藝術文獻庫籌募拓展總監,曾經擔任Spring工作室顧問、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董事會成員、香港東方陶瓷學會的執行委員會委員。她亦是亞洲文化評論員,撰寫的文章先後刊登於《新聞周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藝術新聞》、《Monocle》雜誌和《Architectural Record》雜誌。 她是香港電台第4台的藝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