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活動

« 所有活動

  • 此活動已過去

抱負 讚頌當代中國女藝術家慈善展覽

詳情

開幕日期:
2018年03月6日
時間:
5:00 pm - 8:00 pm
閉幕日期:
2018年03月20日
活動類別:
, , ,
網站:
http://alisan.com.hk

「藝術是抱負的最高形式」─ 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德國藝術家)

期待閣下參加我們特別舉行的「抱負」讚頌當代中國藝術慈善展覽開幕禮酒會,多位國際知名的中國女藝術家將出席開幕禮。你的參與將令今次活動的成功給與支持,售出展品的部份收益將直接捐贈港安醫院慈善基金會(HKAHF),向需要治療的香港弱勢社群給與幫助。

為配合國際婦女節,藝倡畫廊十分榮幸舉辦「抱負」讚頌十一位卓越中國女藝術家作品聯展,這些極具天賦的女性穿越幾個年代和不同背景,她們各以不同的藝術素材創作出獨特的作品而聞名。

在這次激勵人心的聯展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有方召麐和周綠雲,兩位極具影響力和創造力的香港水墨大師,還有美國華人畫家青意,她於一九四七年遠赴美國,正值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高鋒期。今次展品包括水墨畫、攝影、書法和雕塑,均由這些了不起的女性所創作。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出上世紀當代女藝術家的作品,凸顯中國女藝術家的創新、多元化、成就和成功。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國社會歷來以男性作主導,這點亦反映在藝術界中,不過如此貿然斷定,未免過早下結論。正如今次的展名「抱負」,並非那麼簡單。自古代已出現不少女性藝術家的先驅,例如東晋時期 (265-420) 傳奇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她雖然受傳統的封建思想所束縛,但亦能夠在數千年前以男性為主導的藝術環境中脫穎而出。其後,中國女藝術家的限制起了革命性的變化,在清代(1644-1911)《玉臺書史》和《玉臺畫史》的出版完全肯定了女性的藝術成就。直至近代,後毛澤東時期當代中國藝術的年代,女性藝術家獲得史無前例的機會。從前的女性被認為「無才便是德」,然而今日進入中國藝術學校修讀的學生已經男女平等。二O一四年藝倡畫廊曾舉辦令人鼓舞的展覽「玉臺新詠」[1],展出四位年輕的新銳女藝術家,她們同樣受惠於後毛澤東的改革,我們很高興把其中三位包括儲楚、王濛莎和張藝蓉展出於「抱負」聯展中。

今次展覽還包括才華出眾的香港藝術家許雪碧、文鳳儀、高杏娟,和年輕新銳畫家卓家慧、張小黎。

正值女性地位在中國內地後毛澤東年代得到提升,香港的情形同樣在改變。方氏及周氏同樣處於努力奮鬥的刻苦時期,踏入一九八O年代,藝術家便受惠於香港的經濟和文化增長,許雪碧、文鳳儀和高杏娟屬於這一年代的女性。自千禧年以來,香港的畫廊、藝術博覽會、藝術館、拍賣行的數目高速增長,這是有目共睹,今日香港被譽為全球藝術市場的集中地之一,便是多年來發展的成果。畫家如卓家慧和張小黎正是受惠於這個不斷發展壯大、生機處處的文化界,給她們提供一個平台,從而發表她們的藝術作品和發揮她們的獨一無二的才能。

藝倡畫廊與藝術家將從「抱負」展覽中捐出部份收益支持Women of Hope。Women of Hope由港安醫院慈善基金會於二O一四年成立,是一個從募捐活動籌集獎金的獎項,目的在於認同具有影響力、為婦女兒童和大眾捍衛社會公義的香港女性,還有一直在香港表現卓越、並且具備創造力、能鼓舞人心、懷着宏大抱負的女士們。今次的展覽「抱負」以同樣的精神向這些女藝術家致敬,表揚她們對當代藝術作出的貢獻。

今次籌得的善款會用來資助向沒有經濟能力和需要即時援助的弱勢社群,並為他們提供正電子掃描、磁力振(由瑪麗醫院和屯門醫院轉介)、放射治療(由醫管局轉介)及乳房超聲波檢查(由幾位本地女醫生轉介)。

關於港安醫院慈善基金 (HKAHF)

港安醫院慈善基金(HKAHF)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為經濟有困難的人士在香港、中國及亞洲進行治療提供援助。通過不同的獨立基金會包括幼苗心臟基金、癌病基金、兒童聽覺基金、兒童矯形基金、眼科基金、耳科基金、醫療基金、發展基金及健康生活基金,港安醫院慈善基金為社會大眾作出積極的影響力和令弱勢社群的兒童、成人和長者的生活作出實際的改變。

藝術家簡介

青意  第一代美國華裔女畫家,在紐約從事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創作。一九二九年出生於南京,童年被中日戰爭爆發的陰雲所籠罩。她於重慶南開中學接受正規教育,一九四七年獲獎學金赴美國紐約聖雲遜山大學主修藝術四年,一九五一年獲學士學位,一九五三年獲紐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學位,畢業後於聯合國工作,一九六一年獲派往非洲剛果工作,對藝術創作帶來新的靈感。一九五O年代開始嘗試創作半抽象作品,其後全面投入抽象藝術。青意的作品把東方傳統思想和西方表現手法結合,並反映出她的中國傳統筆墨技巧和多年對現代抽象藝術的鑽研心得。筆觸蒼勁舒暢,構圖別出心裁,色彩明快和諧,表現她的情感和生活經驗,富有獨特的個人風格。作品曾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用於拍攝教育影片,及獲選參加美國國務院「大使館藝術」展覽,二O一四至一六年陳列於美國駐港總領事官邸。作品除了獲眾多私人收藏之外,也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海美術館、天津南開大學收藏。

周綠雲  (1924 上海-2011 澳洲) 是呂壽琨的學生和香港新水墨運動的主要藝術家之一。她獨特的點墨技法,靈感來自中國哲學的禪和道家,並深受她的老師呂壽琨影響,令她創作出象徵着生命力的抽象水墨畫,亦成為她一九八O年代的代表作。一九四五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曾任《和平日報》記者,其後赴台灣,一九四九年定居香港,五年後開始拜嶺南派大師趙少昂門下習畫,一九六O年代通過呂壽琨接觸西方的抽象表現主義從而受到啟發,她的作品中西合一,同時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發揚光大。她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兼延續了呂壽琨創立的禪畫的特色。她曾獲得多個獎項,包括一九七三年太平洋文化亞洲藝術館獎,加洲,美國;一九八三年香港市政局藝術獎(國畫);一九八八年香港藝術家年獎。一九九一年中風後移居澳洲里斯本至八十七歲逝世。藝倡畫廊自一九八七年開始展出她的畫作,近期包括二O一五年「呂壽琨水墨傳奇四十年」聯展。

方召麐 (1914 無錫-2006 香港) 國際著名畫家、香港藝壇的明燈。方氏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喜習書法,早年於無錫畫院隨陳舊村學習花鳥畫,跟錢松喦學習山水畫,十九歲時作品參展無錫白浪畫會展,屬於早慧的天才。一九五O年移居香港,拜嶺南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為師,從事花鳥畫創作。一九五三年成為二十世紀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入室弟子,一九六O年代後她深入鑽研吳昌碩、齊白石以書法作畫的精品。一九六O至七O年代,她赴巴西和加洲陪伴張大千,並與他一起參加多個海外展覽。她一生遵循張大千的教導,追求「拙」和「生」的韻致,布局堅穏,收放練達,氣魄峭拔。作品獲世界和地重要藝術館收藏,包括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上海美術館、香港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藝倡畫廊自一九九O年代代理方氏作品。

許雪碧 水墨畫家,以色彩絢麗的作品最為著名,與周綠雲同樣是呂壽琨的學生。她出生於一九四三年香港,現居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經常與許氏創作合作畫的香港水墨大師王無邪寫道:「許雪碧……用色雖間見素淡,惟常趨淒豔,正是宋詞中多見的幽寂悲涼而又充滿瑰麗色彩的意境,由花落、柳絮、殘葉、斜陽、淡月。」( 王無邪《許雪碧》香港:藝倡畫廊,1993,頁8)許氏於一九六一年開始跟隨呂壽琨學畫,由王無邪介紹他們認識。一九六七年於香港大學哲學系修讀後,赴美國明尼蘇逹大學修讀,獲西方哲學博士,副修中國及印度佛學。一九七四年於明尼蘇逹大學再進修西洋畫及設計訓練,七八年移居加拿大,開始嘗試把絹上水墨技法運用在絲綢之上,並設計成服裝。其後在加拿大和美國成立許氏畫廊,又於明尼阿波利斯Traffic Zone 視覺藝術中心成立畫室,一直從事繪畫創作至今,把哲學和文學融合於水墨藝術之中。

高杏娟 出生於一九五二年廣州,是香港水墨藝術家,隨香港著名畫家熊海習畫十年,而高氏一直在香港任職專業設計師達三十多年。二00八年完成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繪畫文憑」課程,二0一三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大學和香港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碩士學位。高氏重視寫生感受,善用多張作品組合的形式,捕捉和追憶香港群島在光線中瞬間的千變萬化,由水墨變化把時間留在一瞬間。

文鳳儀 出生於一九六八年香港,是香港著名女雕塑家和水墨裝置藝術家,她極具代表性的「長衫」雕塑系列於二O一三至一四年間於台北、香港和新加坡的路易威登展出。文氏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一九九五年與莫一新成立「藝術家工作室」,一九九九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藝術系碩士,其後任職該校兼任講師至二OO一年。二OO八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學系碩士(道教研究)。歷年獲取的獎項有:二O一三年「香港六藝卓越女性」獎、二OO三年「香港藝術雙年展獎」、一九九八年中國北京「世紀•女性」藝展「藝術批評家獎」及一九九七年美國「自由人基金亞洲藝術家獎學金」。

卓家慧 一九八九年生於香港,二0一二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藝術,二0一七年於同校的藝術碩士課程畢業,主修工筆畫創作。她的作品通常充斥着符號和記憶,還有靈感來自個人經歷和情感的主題。她曾獲多個獎項,包括二O一二年周士心教授中國書畫獎、二O一一年獲香港工筆畫會創作獎、詹雲白夫人紀念中國書畫奬等 。藝倡畫廊曾把她的畫作展於兩次重要的聯展中:「呂壽琨水墨傳奇四十年」和「欲窮千里:後九七香港水墨」。

儲楚 別具才華的水墨畫家、書法家、攝影家和油畫家,現任杭州市女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客座講師、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副教授、浙江蘭亭書法公社研究員。一九七五年出生於杭州,二OOO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二OO七年獲新媒體系碩士,二O一五年獲書法系博士,師從著名國際書法家王冬齡。此後,她一直嘗試把水墨畫與攝影或書法融合,運用跨媒體來表達新穎的創作意念。自二OOO年獲多個獎項,包括二O一一年北京資生堂女攝影師大獎;二O一O年北京色影無忌首屆影像獎新銳攝影師大獎;二OO六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創作獎;二OO一年杭州「新世紀油畫展」優秀作品獎;二OOO年中國全國書畫大賽趙孟頫獎優秀作品。

王濛莎 一九八二年出生於無錫的書畫世家。 二OO六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研習動畫。又先後進修於澳洲格里菲斯大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返國後全面投入藝術創作。曾獲頒多個獎項,包括二OO九年北京《中國書畫》雜誌選為中國當下最值得媒體關注的十位青年畫家之一、二O一一年《芭莎藝術》雜誌的世界一百件年度至愛傑作獎、二O一三年北京《國家美術》雜誌金星獎最具價值獎。現工作及居於北京及無錫。

張小黎 一九八九年生於中國貴州,二OO八年獲朱林瑤獎學金赴港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並於二O一四年獲藝術及生物學士學位一等榮譽,作品於畢業展中獲許讓成藝術獎及王無邪水墨創作獎。張的作品將傳統中國山水畫中的山水樹石替換為樂高積木,以當代語言對話傳統。在「盒中山水」系列裡,她延續這一語言,將非真實的山水造境置於日常物件之中,描繪片段化的記憶與經驗。

張藝蓉 出生於一九七九年陝西,自幼受父親張修彪的薰陶,小時候便開始習畫。二OO一年獲北京傳媒大學文學學士,二OO八年獲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隨著名國際畫家劉丹習畫八年,研究他的畫風。張氏的藝術經常表現女性的感性和大自然的氣息,她具備熟練的工筆畫技法,對繪畫的主題觀察入微、筆法細膩,這種創作的風格深受宋元藝術的影響,尤其是宋代提倡直接觀察自然的藝術傳統。張藝蓉的畫作構圖雅緻,表現自然界的完美,尤其以繪畫花卉及蝴蝶的最受注目。作品獲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曾參展於美國、中國和香港,包括我們二O一四年舉行四位年輕女藝術家的聯展「玉臺新詠」。

[1] 展名「玉臺新詠」,靈感源自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文學家徐陵 (公元507-583) 編纂的一部同名詩歌集。「玉臺」有兩個解釋:一是天神的居所;一是婦女梳粧的鏡臺。這是一部關於女性的詩集,讚美女性純潔無邪的愛情,表現女性反對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心聲,反映當時豐富的社會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地點

其他活動

「流光溢彩」群展,策展人:菲利浦 · 波爾曼

Michael Müller, William went swimming at the river Nile, but he lost his nose

畫廊: 世界畫廊

開幕日期: 14 Sep, 2023

閉幕日期: 28 Oct, 2023

DAVID HORVÁTH: INNER ATMOSPHERES

Screenshot 2023-09-04 at 12.10.27 PM

畫廊: Double Q Gallery

藝術家: David Horváth

開幕日期: 16 Sep, 2023

閉幕日期: 14 Oct, 2023

FANTASTIC LANDSCAPES: GROUP SHOW

Screenshot 2023-09-04 at 11.55.22 AM

畫廊: Double Q Gallery

藝術家: Laura Berger, Kate Bickmore, Sholto Blissett, Pierre Knop

開幕日期: 16 Sep, 2023

閉幕日期: 14 Oc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