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活動

« 所有活動

  • 此活動已過去

方力鈞: 人間世

詳情

開幕日期:
2017年11月3日
時間:
6:00 pm - 8:00 pm
閉幕日期:
2017年12月2日
活動類別:
, ,
網站:
http://www.hanart.com
藝術家出席酒會 2017年11月3日(週五)下午6至8時
展期 2017年11月3日 至 12月2日

 

方力鈞個展《人間世》訂於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三日於畢打行漢雅軒開幕。

展覽展出方力鈞近年新作,以現實批判的勇氣和力量揭示出了轉型社會所帶來的焦慮與陣痛,回應急劇變化的中國社會。他通過新的思考和解釋,完成一個個預示著社會轉型思維變革的視覺圖景。(展期至十二月二日)。

方力鈞標誌性的光頭是自我分析的工具,對圖像中人物的審視、排列、次序,他不斷通過視覺圖像去解剖這個社會,同時也在解剖他自己。他的圖像世界奇異怪誕,似人非人、似鳥非鳥、似魚非魚,有結隊的光頭男孩,有旋渦狀的大氣、雲彩,亦有長出翅膀作陶醉狀飛翔的孩子。這種非現實的空間,超自然想象,無疑寄寓人們一種精神理想,更包含各種自由和夢想。他的作品裡面,人的現實世界與神話、童話世界相互交織,以期建構一個美麗新世界。他大膽的想象和哲思有種恰到好處的幽默與狡黠,但所構築的童話世界的歡樂表象間,呈現出隱含著的種種無奈與傷痛。

方力鈞以圖像探索人類及自我在這個時代的生存困境,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的生存現實,進而直面人類的精神危機。當方力鈞以新的角度審視我們的生存現實、生存處境時,他不僅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坐標,亦建構起自我的一種藝術人生態度和方氏美學體系。

 

策展引言

人間世

張頌仁

方力鈞近兩年的新畫給觀眾驚喜之外,更強烈的是震驚:今天的世界到底變成了一個什麼世代?人食人難道是標準的遊戲規則?人慾橫流是自然狀態?方力鈞讓我們看到一個時代劇變之下的人心世界。人際關係既流動不居,社會組織又風雲幻化。生活在這個時代裡,人性慾望是如何被建構、被引導的?世界景觀如何被營造出來?社會理想又該如何理解?

在「後八九」的藝術家群裡,方力鈞尤其具有歷史感。「歷史感」在現代中國的意義來自社會主義的極端西方中心思想。(由於這種「歷史感」源自歐洲上世紀的前衛政治,所以說是西方中心。)那就是說,一個把社會和全民投進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計劃的「歷史感」。為了「未來」、為了完成這個「計劃」,過去的累積經驗或現實局限都被推貶為次要考量。這個「歷史感」建構於崇高的理想熱情上,於是也有賴於領導與從屬人民共同投入的自我犧牲,和不惜代價的社會實驗。「人間世」所刻劃的弱肉強食,無論觀念與抱負都與此截然相反。讓觀眾震驚的正是時代遷移下的強烈反差對照。

從一個帶著歷史使命的集體社會轉換到惶恐危微的個體生存感,這是方力鈞對這個時代的感受。而「人間世」這系列繪畫正是從集體社會轉型到個體生存的心理狀態寫真。一直以來,他的藝術感覺糾結於兩個構成矛盾的關係:一是集體和個人的互相依賴,二是兩者互相抗拒的協商關係。

集體共識和個人至上這兩種社會的模式,都有賴各自構成社會共識的條件,而且必須保持合理的彈性尺度,否則,極端的集體主義與極端的個人主義同樣不是好過的時代。 所以「人間世」這種駭人聽聞的藝術想像有如警世危言,所反映的是時代轉型、共識瓦解之下被藝術誇張的心理寫照。初生嬰兒被四週虎視眈眈的目光敵視,生命前景著實堪虞。社會對未來的願景本應是為了世代傳遞所建設,可是初生嬰兒象徵的「未來」卻被今天的生存需求所吞噬。這是在生產力至上、消費為資本運轉服務的時代的真實陰影。現代人正在毫無制約地消耗未來一兩代人的資源。在畫家的視覺想像中,吞噬未來的意象構成了人食人的世代。

方力鈞的繪畫有兩類主要的圖式結構,最為人傳頌的是以大風景為場景的群眾寫照。這類作品,無論氣氛是光明還是暗澀,都帶著一個大時代的宏觀視野,刻劃了一個集體社會在開拓新世代所呈現的世道人心。這是一個被歷史計劃的正午陽光所照耀的世代;這個世代有其殘酷、荒誕與極其無聊黑暗的一面,也有其樂觀、理想、甚至被陽光的光明所灼傷的一面。在方力鈞手裏,大風景的構圖不僅波瀾壯闊,而且寬宏駁雜,被鼓舞的眾生不單止各路英雄,連飛禽走獸到牛鬼蛇神都在歷史大潮中被沖洗成樣貌近似的群體。這些畫大多色彩繽紛,造型誇張奇誕,反映出理想主義的空中樓閣心態。

方力鈞另外一個圖式是幻覺化的眾生相。在流動的空間裡各種臉相在漩渦般轉動,構成迷幻的景觀。沒有固定的空間結構,無關遠近的前後移動,像噩夢,也像狂歡。只知道:平靜生活離開方力鈞很遠。近年的「人間世」所描繪的人心接近於狂暴,那是慾望橫流的世代,社會秩序讓位與暴力強權 。幻覺的意像是沒有景深可言的圖式;也就是說,那是沒有視野的圖式。沒有歷史,沒有記憶,沒有遠觀。這是我們身處的年代。

兩種繪畫視覺模式拉開了兩種社會模式的對比,可是圖式內容的造型手法,包括物像和肖像,在於兩種社會觀都極為像似。原因無疑由於出自同一個畫家手中的創作,可是一個畫家的手藝在應用於矛盾的主題的過程中也必定會引出一個人性主體(畫家本人)對矛盾現象的消化與融合。於是,在方力鈞的集體社會模式裡可以發現隱藏了極端個人主義的自私與殘酷,埋伏了對「未來」消耗的深埋種子。可是在這個模式中也發揮了個人對社會的向心力,個人對世界的責任道德心。在方力鈞的另一種對應個人主義時代的模式裡,雖說強調個人自我利益,可是也看到群體聯手對外的群體性,和通過朋黨勾結下發揮的惡性非道德力量。正面的是:個人主義調動了慾望與豐富的個人想像力,發揮了大風景之下的大一統無法攬括的細膩情緒,和容納大風景背後的一神教所沒有氣度容納的各路異端。

大家都知道,人食人的世代肯定無法構成一個社會,但是統一整齊的社會設計也絕對會扭曲人性,會逐漸把人改造為缺乏個人道德責任的狼群。於是,投向未來的兩種模式共同潛伏了錯誤,同樣帶著對人性的歪曲理解。這裡的錯落和矛盾,構成了畫家對當今世界的豐富想像。方力鈞對現世是熱情和迷戀的,他那豐盛的創作量來自真誠的好奇心與熱愛。方力鈞絕對不會排斥人性的慾望和迷狂的幻想,同時他也了解群體社會的規範與界線,懂得大群體的權力模式在面對全球博弈之下的無奈與必然。方力鈞的藝術有警世的敘述性、有時代的緊張感、也有熱愛圖畫和視覺快感的繪畫性。他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大畫家。

序於中華人民共和第六十八年深秋

藝術家簡歷

方力鈞一九六三年出生於河北邯鄲,一九八九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畢業後,遷到北京圓明園,成為九十年代初期實驗藝術集中地「圓明園藝術家村」的一員。當年作品中出現的光頭青年成為「玩世現實主義」的標誌象徵,廣被國際評論界關注。之後的作品主題一直圍繞著社會批判的角度。一九九三年,方力鈞參展《後八九:中國新藝術》國際巡迴展,是展覽中最年輕的藝術家之一。現居北京創作。

方力鈞於國內外舉辦個展四十餘次,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等。他的作品被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法國龐比度國家藝術中心、澳大利亞國立美術館、美國三藩市現代美術館、德國路德維希科布倫茨美術館、印尼CP基金會、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民生現代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以及其他重要收藏機構和個人收藏。

 

 

地點

其他活動

周俊輝、黃進曦 雙個展 《浮山蜃市星閃閃》

s Chow Chun Fai, The God of Cookery 1996, at Tai Pak Sea Food Restaurant 1996.

畫廊: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開幕日期: 2 May, 2023

閉幕日期: 10 Jun, 2023

范欣:恆.變.律動 – 法國五月藝術節

Fan Yan - Mist in Pink

畫廊: 藝倡畫廊(香港仔)

藝術家: 范欣

開幕日期: 3 May, 2023

閉幕日期: 30 Jun, 2023

[黃竹坑空間] 奧斯卡·古塞爾、羅德爾·塔帕雅 雙個展 《雙城記》

Oska Gutheil, Rainbow Milking Unicon, Oil on canvas, 220x 300cm,220x150cm x2, 2023

畫廊: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藝術家: 斯卡·古塞爾(Oska Gutheil)、羅德爾·塔帕雅(Rodel Tapaya)

開幕日期: 4 May, 2023

閉幕日期: 5 Ju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