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古軒欣然呈獻梅迪·加迪揚盧(Mehdi Ghadyanloo)的全新繪畫和紙本作品,展覽將於9月22日揭幕,此為藝術家於亞洲的首場個展。
加迪揚盧的畫作由細緻精確的幾何圖形、色彩和光影對照組成。他所描繪的滑梯、隧道和梯子等熟悉又神秘之物,身處於由直線組成的淺窄房間中,上方設有天窗,光線由上而下照射到塑膠和金屬結構的細節上,同時顯示一天內的不同時間。畫中的遊樂設施不只是虛構的實體建築,更是符號,以及心理狀態的紀念碑。畫中沒有任何人物或小孩,卻有一種隱秘而強烈的存在感,讓人想起童年時純真的玩樂時光,並同時暗示存在主義的主題。
於2004至2011年間,加迪揚盧於德黑蘭各處完成逾百幅公衆壁畫,從中發展出自己獨有的風格。他希望以大型壁畫美化城市,同時促進社會和諧。這些畫作成功令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更引來國際社會關注,他亦因此獲得歐洲及美國客戶委託到當地創作壁畫。他回歸油畫後,得以發掘其他主題,並啟發這次展出的作品。
加迪揚盧的錯視效果滑梯,不但將他運用比例和視覺效果的技巧昇華,亦反映其從父親的角度觀察的遊樂場所散發的普世魅力。於是次香港展覽中,加迪揚盧更透過畫作探索二元性的主題,例如在《平行的愛》(The Parallel Love)(2022年作)中,兩條滑梯於空間中迴旋,相互映照。《國王的演說》(The King’s Speech)(2022年作)上方的王冠,將社會階級的符號變成兒戲之物,其他主題則展示不切實際或不合邏輯的設計,例如《天空紀念碑》(The Sky Monument)(2022年作)中的滑梯底部被切斷,並似乎被梯子取替。加迪揚盧在畫作《神秘的信使》(The Mystic Messenger)(2022年作)中,以毛皮亮澤的彩色兔子,進一步探究人造和童年的主題。《閃爍的回憶》(A Blinking Memory)(2022年作)等紙本作品,則以水彩呈現滑梯和光影的戲劇效果。
加迪揚盧的畫作讓人想起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和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筆下的矛盾空間,但超現實主義只是他靈感來源之一。他欣賞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洋溢詩意的靜物畫,並問道:「要是平平無奇的瓶子也能與人對話,為何紅色滑梯不行?」無論是油畫、建築,以至裝飾藝術和文學作品,加迪揚盧筆下簡約精確的幾何圖形,無不受其家鄉伊朗的豐富文化傳統啟發。
梅迪·加迪揚盧於1981年生於伊朗卡拉季,現於德國法蘭克福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現藏於各大博物館,包括北京中國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以及中國日照市瀟當代美術館。他曾於各地受委托創作公共壁畫,包括德黑蘭的大街小巷(2004-2011年)、倫敦表演場地Village Underground(2015年)、倫敦杜爾維治美術館(2015年)、安娜堡密歇根大學(2018年)、波士頓羅斯·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格林威公共公園(2018年)、奧地利林茲OK當代藝術中心(2018年),以及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