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SSIMODECARLO 榮幸呈現波拉·彼薇的最新個展《Why Not?》,藝術家繼2012年上海外灘美術館個展《分享,但不公平 (Share, but it’s not fair)》之後,首次在香港舉辦展覽。此次展覽將帶來三件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及一件從未展出過的最新作品 Bear foot 。
波拉·彼薇異想天開的創作在豐富視覺效果的同時,對現實做出新的詮釋。她的作品涵蓋多種媒介,從大型裝置到攝影、雕塑和表演,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輕鬆愉快的藝術語言。
波拉·彼薇的作品極為簡單,通常是由日常物件的堆積或特殊的位置擺放組成。例如,2021年兩件作品 Lightening ball 與 My little ball 均由家具品牌 Vitra 提供的微型椅子構成,展現一部微縮的椅子設計史。一個個小物件被懸掛在輕薄的手工鋁架上,其中裝有一隻燈泡,整件裝置如同一盞吊燈。 Vitra 設計的精美迷你椅被小心地組
合在一起,似乎隨時會炸開。點亮燈泡時,它們投射出迷人的光影,椅子的輪廓遍布牆壁,帶領觀者從一個出乎意料的角度體驗設計的歷史。
凝聚力是波拉·彼薇作品中重要的視覺語言。不同的人和物件都可以被排列在一起。其最新作品 Bear foot (2021) 在展廳牆壁上有規律地陳列了十二件藝術品。覆滿羽毛的北極熊“腳”像芭蕾舞者一樣墊著腳尖,如萬花筒般炫目,形成一道獨特的“彩虹”。它們有一種頑皮的輕盈感,釋放出清新的能量。
該作品是經典彩色羽毛熊系列的最新呈現,它們的姿勢和人類如此相像,給人一種隨時會活起來的感覺。波拉·彼薇通過操縱現實和語境以迷惑觀眾的能力在動物系列中得以顯露:通過操控具象的物件和環境,藝術家完成了現實中看似不可能的事,從而使現實本身變得難以置信,甚至不再真實。
展出的另一件作品表現出純粹的奢華:I don’t need a title (2008) 是一件由數千顆有機玻璃珠制成的牆壁雕塑,作為空間中珍貴元素的集中,它看起來像一個極富魅力的瀑布。該作品來自波拉·彼薇經典的珍珠系列。展出的是2005年至2008年間系列作品的一部分,靈感來源於約瑟夫·阿爾伯斯(Joseph Albers),將不同顏色的珍珠
組合在一起,形成同心或幾何的設計。
當觀者步入這個歡樂而充滿趣味的展廳,也是進入波拉·彼薇的世界,儘管形式奇特,但這裡無比真實、清透、且熟悉。這位意大利藝術家通過其作品,將不可能成為可能,為我們指出一種接近現實的新方式,給予我們希望與樂觀的力量,而在當下,這種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無價。
波拉·彼薇 (Paola Pivi)
波拉·彼薇是一位獲得世界認可的意大利藝術家,1971年出生於米蘭;目前生活工作在米蘭和庫馬約爾。
波拉·彼薇的第一次展覽就以富有影響力且極簡單的作品征服了國際舞台。她以輕鬆敏銳的幽默感聞名,加入珍奇動物、霓虹羽毛的熊和珍珠,作品充滿趣味。
她於1999年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同時獲獎的有莫妮卡·邦維奇尼 (MONICA BONVICINI),布魯娜·埃斯波西托 (BRUNA ESPOSITO),路易莎·蘭布里 (LUISA LAMBRI),和格拉齊亞·托德利 (GRAZIA TODERI)。她也曾參與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2004年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MANIFESTA),2008年柏林雙年展,以及2015
年大地藝術節 (ECHIGO TSUMARI ART TRIENNIAL)。
她的重要個展包括:二十一世紀國家藝術博物館,羅馬,意大利(2019年);巴斯藝術博物館,邁阿密,美國(2018年);MDC畫廊,倫敦,英國(2017年);達拉斯當代藝術博物館,達拉斯,美國(2016年);外灘美術館,上海,中國(2012年);席爾恩藝術館,法蘭克福,德國(2010年);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羅馬,意
大利(2010年,2003年);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英國(2009年);PORTIKUS,法蘭克福,德國(2008年);葛拉西宮,威尼斯,意大利(2008年);巴塞爾藝術館,巴塞爾,瑞士(2007年);P.S.1 MoMA,紐約,美國(2007年、2003年、2001年、2000年);麻省藝術與設計學院,波士頓,美國(2006年);海沃德畫廊,倫敦,英國(2005年);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美國(2005年);CCA WATTI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S,舊金山,美國(2005年)。她的公共藝術作品包括2010年至2011年與鹿特丹國際雕塑計劃的合作,以及2012年與紐約公共藝術基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