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珠遊戲
2023年4月21日– 5月19日
「玻璃珠遊戲」之名起源於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爾曼·黑塞創作的長篇小說《玻璃珠遊戲》。黑塞窮其一生都在探究藝術家群體的人生際遇和選擇。他在這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於融合中國古籍中辯證哲學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偉大構想,以一系列象徵和譬喻編織起一種哲學上的烏托邦設想,象徵著藝術家群體的主人公約瑟·克尼克因此而扭轉悲劇的命運。
與公約瑟·克尼克相似,身處香港的藝術家們在中國古典和西方繪畫史、傳統經典與當代先鋒交匯的洋流中尋找自我的定義,兩種文化的差異與衝突,使得他們不斷地與之融合和對話。天趣將以展覽「玻璃珠遊戲」呈現陳偉邦、黃應常、葉佩玲、張展恒四位香港藝術家,用自己擁有的東西今古功底或經歷,對此現今世界的觸覺作出的不同解構、回應和對話,並展開一場反省東西藝術烏托邦設想的「遊戲」。展覽將在荃灣天趣當代藝術館舉辦,展期為4月21日至5月19日。
西方抽象油畫結合中國山水若有若無、似虛似實的詩意,成為陳偉邦在中西方藝術探索和繪畫實踐中煉淨出的總結。留學美國的經歷使得陳偉邦嚴謹地掌握立體派、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及新表現主義這些藝術流派的技巧和精華,並將之與其深嗜中國美學思想結合,從而成就其作品中書法般變化多姿的筆觸、音樂的起伏節奏、如詩般的感性抽象的獨特美感境界。
出身於嶺南畫派的黃應常完美繼承了其畫派先賢的古典精神,其創作根植於傳統,呈現出復古的意味。其書法縱橫漢隸魏碑,自成一格;國畫工意兼寫,筆法靈巧,又以書法用筆入畫,書畫交輝。
葉佩玲的創作以立體派與普漫結合為主要特點。穿插於畫面中各個角落的普漫與強烈扭曲筆觸、豐富的色層、多變的線條及詭異色彩共同構成充滿幻覺與真實纏鬥的畫面。而畫家也以此展現生命中苦澀、奇異的經歷,關於個人身份認同的質疑,以及強烈的個人情感。
張展恒則通過探索水墨藝術,利用玻璃、水晶、玉石以及礦物顏料、水、墨及紙等物料關係創作出富有藝術想像的黑白空間作品。玉石、祈福、宗教、冥想等傳統意象組合成的裝置、影像表達著病毒、隔離、口罩等鮮明時代特徵的內容,這種對比與反差構成富有趣味的體驗,也為古老的黑白水墨賦予新的生命。
四位藝術家都在各自的源泉中對話、汲取、選擇、融合,而他們在本次展覽中的並置,將呈現不同對話、回應的視覺互動互補而產生今古及東西的張力。身處其中的觀眾將感受它們的組合所帶來的衝擊,從而以新的視角感受與體驗那些曾經的文化與藝術經驗。
本次展覽還將於4月22日舉辦兩場對談,四位藝術家將分為兩組——以爵式抽象山水為特徵的陳偉邦與結合立體派和普漫的葉佩玲;傳統書法花鳥黃應常與當代水墨張展恒分別進行對話。敬請關注。
藝術對話:
(一)黃應常 x 張展恒
時間:4月22日(星期六),1:30-2:30
議題:2D /3D、筆墨/影像、傳統書法國畫形象變化/當代立體裝置影像
(二)陳偉邦 x 葉佩玲
時間:4月22日(星期六),2:30-3:30
議題:色彩、西畫系統、空間分割、筆觸層板、移位(Shifting)、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