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成立香港全新第二空間,推出涵蓋二十位國內外優秀年輕藝術家群展《層疊之膚》。展覽由陸向怡策劃,展出藝術家阿明·勃姆(Armin Boehm)、陳英傑、程起天霖、丁鴻丹、江上越、貢坎、高航、奧斯卡·古塞爾(Oska Gutheil)、黃冰潔、黃進曦、孔慧東、冷廣敏、劉悠然、奇蒂·納羅德、吳晶玉、禹國元、王茜瑤、謝玄玄、閆鏡州、張皓言的三十餘件繪畫作品。
展覽主題《層疊之膚》(Mille Cortex)取自德勒茲和加塔利的哲學理論《千高原》(Mille Plateaux)。近年活躍的繪畫現象在更年輕化的一代人的藝術實踐中,處處體現了尋求更新和逃逸的意圖。本次展覽主要聚焦於一種「有機的」繪畫表達,試圖將繪畫更為激進地看作一種「皮膚學」(Cortexology)。
數字秩序讓人類世界變得不再那麼的可感,而當代繪畫中的感性表達和繁星般的圖像星叢,不妨被視為富有溫度又表層的——皮膚。營養和症候都會濾水而浮,層疊於膚。層,是在繪畫上進行的「增厚」,是層疊、是凝固、是扁平、是褶皺。年輕一代畫家們向廣泛的藝術史遺產致敬,這種致敬並非簡單的縫合,而是對主體意義貢獻出的新時代的遊戲方式,是對當下時代的熱切回應,形成了一種「主體的副本」。伽達默爾闡釋過關於副本的原則:「遊戲(作品)不一定是崇高的藝術品(sublime art),但遊戲(規則)一定是藝術。」遊戲往往比系統更具有藝術性,藝術質感亦是如此。「鋸沈成薄片,末麝入新芽」 (宋.劉克莊)式的,將寓意質感和材料厚度的表達在詩句中完美結合了起來,充滿一種後現代-未來主義的先驗結論。在漫長的人類文明長河中,不乏在原始和古老的情境下發現未來之物;反之在當下,亦常常不妨突變,體驗到某種視覺上的蟲洞旅行。文化基因和觀看經驗的層層疊疊,迷人之處也正在於此。
層與層之間不同的介質,相互流動和搖晃,連續不斷地變化、交融和創造,對主題和風格、符號和語境、精神和技術等變量之間的節奏和邊界進行新的處理和劃分。阿明·勃姆、丁鴻丹、黃進曦、閆鏡州、奇蒂·納羅德、江上越以及劉悠然以現實生活為鏡像,作品中錯綜複雜的碎片化表層反映了現代生活中裹挾我們的愉悅、裂痕或自省,並呈現日常生活中都要面對的「現實」所編織的多個層次。奧斯卡·古塞爾、謝玄玄、禹國元則更多的在現實與幻想之間穿梭與重組,在童真的表皮下撕開性別、權利、生死等永恆議題。黃冰潔、吳晶玉、孔慧東的繪畫牽引出極為濃烈的情緒感知,充滿象徵意味的畫面在敘事性的構建中變得更加有彈性。張皓言、高航、冷廣敏的繪畫則圍繞科幻、電子、技術展開思考,螢幕考古,數字原始主義等風格手段展現出他們對當下信息時代的敏銳,試圖通過溯源媒介和考察圖像歷史的方式捕捉這些我們被塑造的划痕,像一劑嵌入時代靶心的催化劑。陳英傑、程起天霖、王茜瑤、貢坎的繪畫則喚起了繪畫中精神能量場域的神秘勾連,他們不論具象還是抽象,東方還是西方,底色仍是心靈的流轉,催生出靈性與時空之間無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