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榮幸宣布,將於2025年10月4日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中環空間推出藝術家張慧個展《敘事 · 動作詩》。本次展覽是張慧與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合作的首次個人專案,共展出了張慧最新創作的九件精彩繪畫作品。展覽由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策展人陸向怡策劃,將持續至11月12日。
幾年前,張慧在教學中畫過一個模特兒。最初,這只是練習形體、比例、結構和肌肉關係的訓練方式。模特兒本身是一個對象,但隨著時間推移,張慧漸漸意識到,他不僅僅是模特,他有社會身份,他是活生生的人。可練習者在畫模特兒時,往往不是為了表現這個人,而是將其當作訓練的媒介。於是,模特兒的身份變得很奇怪——既是「人」,又像石膏像一樣,成為一種「例如人」的存在。從這裡,張慧開始了更廣泛的思考。在美術史中,繪畫對象與視⻆的轉變:從宗教題材中的神與教皇,到王權,再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的⺠主與自由;從對神的仰視,到對國王的凝視,再到印象派的平視。人逐漸從神的襯託物,變成了可以被平視的對象。這條歷史脈絡也啟發了藝術家去理解「例如人」——它既是一個對象,也是一個處於大序列中的節點。
張慧透過其創作,把不同的形象匯集起來:有美術史的形象,有三維建模的形象,也有從網路找到的圖像。就像書法中的「集古字」,張慧把這些「形象」收集起來,然後串聯成一種「節點式的敘述」。這裡的敘述不是故事,而是一種連結和排列。這些情節和情境,都和張慧的經歷有關。六十年代出生的張慧,正好經歷了中國幾個重要的社會變革節點。這裡並非是宏大敘事,而是從「人」出發, 從觀察對象、思考人性入手,張慧把個人的經驗轉化為節點,進而展開畫面。它們既繼承了形象的莊重性,又被現實社會切割、擠壓成「體制中的個體」,成為一種新的例證。人其實都是體制和製度中的「例如人」。我們被訓練、改造、參照,甚至被當作實驗的觀 察對象,就像被結構化和解剖過的形象。所以,張慧在畫面裡加入了許多小場景,它們並非具體人物的寫照,而是經過改造的形象。例如「躺平」這個動作,在畫裡就透過椅子的姿態和身體的結合呈現出來。「例如人」是一種物件性的存在,它往往出現在大場景之中。環境的變化會改變其中的人,原本不變的個體,在空間與敘事的推動下,也會轉化。例如在展覽中一幅作品《無題 · 事實》中,一個男性形像下有明顯的切割,彷彿是「一般百姓」的分界。
這種探索延伸到了「新年快樂」系列,也是本次展覽三件大尺幅作品。貝克特 (Samuel Beckett) 的劇本《哦,美好的日子》(Oh les beaux jours) 對張慧有很大影響,劇中人物透過回憶串聯起一生中的片段,採用意識流的方式,互相否定、打亂時間,創造出一種更廣闊的敘事空間。張慧借鑒這種方法創作了三件大尺幅作品,從某一年中選擇某個節點,就像「那一天」一樣,來代表一整年的經驗。在畫面結構上,張慧刻意加入「賀卡」的意味。賀卡象徵著節慶和儀式,人們因此放棄了對真實性的執著,而轉向象徵性的理解,賀卡的平面性也讓藝術家更自由地編織畫面。
有時候,張慧筆下的人物並沒有明確的相似性,他們更像是一首「動作詩」。很多動作來自勞動或日常事務。當人們手持工具時,動作是明確的;但一旦把工具抽掉,動作就變得抽象,像舞蹈一樣。舞蹈與勞動之間,只差一個物件。一旦失去具體的對象,動作就從具體轉向抽象,而這種抽象動作就能被重新編碼、重新解讀。動作本身不僅僅是一個姿勢,它往往承載著文化與歷史的厚度。例如美國小說家雷蒙 · 卡佛 (Raymond Carver) 在《大眾力學》中寫到的,夫妻在爭吵中交接孩子的動作,瞬間便充滿了情感、張力和意味。類似的例子在中國傳統中也存在,如儒家所強調的「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的姿態,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文化性和象徵性。布萊希特 (Bertolt Brecht) 的史詩劇同樣強調動作的歷史性——任何一個動作都來自特定的社會背景與階級認同。例如工人、農⺠、知識分子的動作都帶著深刻的時代印記。但同時,如果一個動作失去了既定目的,它就會變成一種「開放性的動作」。這種不確定、不以邏輯為唯一標準的動作,可以產生新的修辭、新的關係,也可能帶來某種意外的美感或趣味。
張慧特別關注這種「失效」或「中間狀態」的動作:它既沒有明確的起因,也沒有既定的目的,卻在過程中產生新的意義。這樣的動作,才真正與自由相關。它避免了僵化的確定性,從而在開放的關係中建立新的文化可能。動作研究也讓我們意識到它的時代性,例如二戰時期的經典手勢等,都帶有強烈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又如 90年代和當代的中國,不同世代的身體狀態、舉止方式,也反映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就像法國城市裡連樹木的修剪都呈現出軍事化的秩序,這種「設計性」無所不在。因此,人既是被塑造的對象,也是塑造他人的主體。這種張力有時顯得殘酷,就像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 在小說裡寫到的:「戰場上的人被劈成兩半,身體殘缺 卻靈魂交織」。我們在這樣的寓言中看見了人既被空間改造,又在創造新的社會關係的複雜處境。張慧以畫筆剖開「例如人」的雙重性,既是體制規訓下被結構化的「客體」,也是在動作裡生⻑出自由的「主體」。那些「失效」或「中間狀態」的動作,沒有明確起因,當人不再是石膏像般的「訓練媒介」,當動作超越了目的的束縛,我們便在身體的語言裡,讀懂了人最鮮活的模樣。是被社會塑造卻始終渴望突破的張力,是每一個「例如人」以動作寫就的,關於存在與自我的史詩。
地址:
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10樓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六 11am–7pm
電話:
+852 2682 8289
網站:
tangcontemporary.com